{农夫与蛇的故事}

有个农夫看到一条蛇,嘴里叼了一只青蛙,感觉青蛙很可怜,被蛇吞下去就没命了,怎么办?农夫把蛇捉住,把青蛙放掉了。

但他回头一看,觉得蛇也很失落,辛辛苦苦抓了一只青蛙被我放走了,那怎么办呢?于是,从自己的腰间掏出酒壶,在蛇的嘴里倒了一口酒。

蛇一品尝,味道还不错,高兴地游走了。

农夫认为他做了一件好事。

可没过多久,蛇又回来了。

这一次,蛇的嘴里叼了两只青蛙。蛇的逻辑是这样的:刚才叼了一只青蛙,赏了一口酒,这次叼了两只青蛙,肯定会赏我两口酒!下次它又会
叼三只青蛙上来。

蛇的行为是农夫不希望出现的,可结果却事与愿违。

原因何在?因为农夫激励了不该激励的行为。这就是典型的激励陷阱!

一个单位的管理制度同样如此。这种软心肠的老好人式的不坚持原则的管理者,不是仁慈的,而是残忍的,表现在对默默无闻辛勤工作者的残
忍。

每位员工参与主体都希望通过理性的行为,实现功能或利益的最优化或最大化,无可厚非。这样的思想来自经济学鼻祖亚当·斯密,也是市场
经济下普遍认同的观点。

但是,当一些成员企图超越责任和约束,以公平公正的名义外衣下,以一种非秩序和非道德形式获取不当得利时,非但并未得到应有惩戒,反
而获得相应补偿和庇护时,便可能产生非理性博弈的问题。

这种博弈靠的是强权和砝码,谁拥有更强的强权和更多的砝码,谁就拥有对游戏规则的解释权和话语权。

当激励与奖惩制度“唯亲、唯上、唯己、不唯实”时,当失信和违约行为有利可图时,更多的人就会不断地站到这边来,这种非理性博弈就成
为了一种处事的潜规则。单位上下充斥着浓厚的“官本位”思想,专心研究老板喜好,以图不当之利之徒上窜下跳,这样的现象也自然不足为
奇了。

久而久之,制度的威摄力大大削弱,还能指望有多大的执行力呢?

对于那些流汗又流泪的老实人来说,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;富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。能做到的,恐怕只有这样而已,而且已经
很不容易了。

“会哭的孩子有奶吃”,这是否也能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大特色呢?

cs912516 2008-11-2 16:11:00 | 阅读全文 | 回复(0) | 引用通告 | 编辑
发表评论:
心情日历
<<  < 2011 - 11 >  >>
1
2 3 4 5 6 7 8
9 10 11 12 13 14 15
16 17 18 19 20 21 22
23 24 25 26 27 28 29
30
站长公告
最新日志
最新评论
最新留言
用户登陆
我的相册
我的圈子
我的好友
友情链接
博客信息



天涯博客欢迎您!